上层固化,下层内卷
这两年,韩国的年轻人,总给人一种“有今天没明天”的虚无感。
一方面,他们不愿结婚,不想生子,不去工作,致使最近选择“在家躺平”的韩男韩女数量,已经超过了韩国今年的新生儿总数。
而另一方面,他们把仅有的存款全部压进股市和虚拟币,刷爆信用卡去进行超前消费,让群体住房贷和信用贷的拖欠率一再飙升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,这一代韩男韩女咋就都颓了?他们就没想过要寻求改变?
对此,最近一档名为《思想验证区域》的韩综,便在节目里试图解答这个问题:
年轻人不上进,真的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?
01 贫穷,错在谁?
《思想验证区域》,是一档标准的“韩式”生存综艺。
12个有着不同理念和出身的参赛者,要在9天的时间里构建一个小社群。他们需要一边合作,一边因观点的冲突和生存的危机展开斗争。
该综艺最大的看点,就是把政治、性别、阶级和开放性等富有争议的议题,拿到台面上进行探讨。
比如在某一晚,参赛者们所要进行的辩论议题就有关于贫富争议,即:
贫穷最大的责任是否在于自己。
而与大众刻板印象有所不同的是,在讨论中,有出身贫寒的参赛者,会去主动捍卫这种论调,认为只有个人绝对的努力才有机会改命,因为“我当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”。
与之相对,也有家境优渥的参赛者,会更倾向于将穷视作某种社会问题。
但在一位出身平民的选手看来,这场讨论本身最大的问题,在于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,富人其实都并不了解穷人的真实困境:
“关于贫困的讨论经常由非贫困的人进行……贫困是多方面的,它不仅仅意味着经济财富的剥夺,还限制了人类发挥自身潜力的能力,甚至让个体失去对自己的信任。”
在综艺单集最后的采访里,那些经历过苦日子的选手也都有相似的表达:
“哪怕只是发生一次失败,随着失败而来的就是要额外支出的机会成本……会有债台高筑的感觉。”
“我打那么多工又有何用,那点钱攒起来能有多少?”
“在我们家里,除了衣食住行之外,一切都是奢侈。”
…..
而综艺里出身富裕的精英们,则一边在线上对贫穷是什么侃侃而谈,一边却连电影票和10L垃圾袋的大致价格是多少都猜不出。
而其中一位家底极其深厚,从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选手,还在采访中强烈攻击遗产税:
“看到‘应该要缴纳更多的继承税’,我真的无语了。不是,还要再怎么交啊,这不都赶上‘全都交出来让滚蛋吧’的程度了吗?”
穷人与富人,上层与下层,虽生在同一个国度,但感觉却活在两个世界。
而造成这种现状的,或许就是韩国社会当下结构的严重固化与失衡。
02 不公平,从小到大
在首尔大学最近的一项针对1024名首尔市民的社会调查中,有49.2%的韩国人自称处在一种“长期怨恨”的状态。
而这些人强烈不满所针对的,就是韩国社会整体的严重不公。
进一步讲,就像《88万韩元世代》的作者所说的那样,韩国的年轻人们:
“可以接受出身的不平等,但无法接受竞争的不公平。”
在《思想验证领域》的“乌托邦”里,参赛者的出身有穷有富,但大家都在同一套综艺所制定的规则下竞争——左右胜负的,不是你身上已有的标签,而是你个人的能力。
然而在现实中的韩国,父母一代的富裕程度,却正在越来越能决定子女人生的高度。
不论你出生的时候,含着的是“金勺”还是“土勺”,你都有很大概率会“一含就是一辈子”。
因为含着金勺的孩子一来到世上,就自然成了父母财富布局的一部分。家长会以孩子的名义存款,持股,避税。
以至于在韩联社今年的报道中,有360名未成年人被曝出是某某企业的社长,这其中又有20个孩子的年薪超过了1亿韩元。
而土勺孩子的降世,则充斥着一种“缩减开支”的意味:
尽管这些年韩国政府又是加码生育补贴,又是提供生育看护,但从《韩民族日报》今年的调查来看,仍有65%的未婚男女认为生育是一种“社会无法提供帮助”的重担。
当然,韩国社会里也不是没有阶级跃迁的通道。
譬如说,土勺的孩子可以在残酷的韩国高考中杀出一条血路,迈入被称为“天空联盟(SKY)”的全国最好的三所大学,靠个人巨大的努力迈入上流。
毕竟在报道里,虽然这三所学校的平均录取率还不到1%,但有七八成的财阀高管和国家政客都毕业于此。
然而,这条升学之路不仅难走,而且还极不公平。
在采访中,不少出身平凡的韩国年轻人都说过如下的经历:
“我当年上幼儿园,连字母表是什么都不知道,而身边有钱人家的小朋友,早就超前学习到连英文作文都能写了。”
在考学的道路上,金勺的子女仿佛有着无限的资源。
他们可以上最好的补习班,在政策禁止补习时,他们则可以轻易而举地获得名师在家的一对一辅导。
他们靠着“爸爸的财力和妈妈的情报”,再加上“文书和报考指导专员”的辅助,走上了一条前往“天空联盟”的快速通道。
而当金勺孩子被豪车接送,往返于各路名师的一对一教室时,土勺的孩子则住在首尔阴冷潮湿的考试院或半地下室,在熬夜刷题的同时,忍受着蟑螂的骚扰和霉斑的折磨。
贫穷不仅让普通人没法找更好的老师补课,也让他们不得不花额外的精力在控制收支上。
据《中央日报》报道,不少韩国低收入家庭,花在初高中孩子身上的补习费用,已经与饮食和物业花费的总和差不多了。
正因如此,“一边打工一边备考”的无数个日日夜夜,已经成了不少土勺学子不堪回首的集体记忆。
两种泾渭分明的生活处境,让阶级无形的壁垒自孩童时代,就已深亘于无数韩国孩子的心中。
03 努力,得不到补偿
2019年,有媒体报道釜山的一些小学生会用“旧公屋乞丐”这样的称呼、来侮辱身边出身贫寒的同学。
与此同时,这些小学生的父母则会请求老师:“请不要让住公屋的孩子跟我家的孩子分在同一班。”
更悲惨的是,当土勺的孩子终于靠优异的成绩摸到“天空联盟”的门槛时,却发现自己并不能完成“龙生于溪”的人生逆袭:
因为“韩式高考”整体不仅包括一场笔试大考,还包括所谓的“课外综合素质考核”,像平时高中的成绩、学科竞赛和社会活动等。
而众所周知,这些非应试内容,大多都需要花大价钱砸,可以说是金勺子女的专属游戏。
就这样,在去年媒体针对首尔大学的调查中,该校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入学新生,来自首都富裕的江南区,只有不到10%的孩子,是从外地考过来的。
金勺的孩子们一进大学,就自然抱团,他们在愚人节那天穿上各自私立高中的校服,借此来互相确认阶层和身份,早早就建立起了未来职场或政坛的关系网。
而与之相对,在纪录片《学习的背叛》中,有“天空联盟”的土勺学生在毕业后应聘,却发现企业关注的居然是自己高中的学历。
就算十年寒窗苦读,一天刷16个小时的习题,到了社会后所依仗的,却依旧是口中汤匙的颜色。
也难怪,有7成的韩国人在受访时称在生活中经历过“降落伞时刻”,也就是亲身经历“父辈所在的阶级,直接决定子辈的未来”的事件。
而由阶层所固化出的差距,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大。
在韩国的职场上,有一个概念叫“土勺折扣”,即:
出身低收入家庭的土勺孩子,在开始工作后第一年的薪资,会比出身高收入家庭的金勺孩子低6.5%。
而到了工作后的第五年,这个差距将会扩大到12.8%。
不止如此,从学生时代就早已成型的“阶层种姓制”,也极其自然地延宕到了工作当中,并缔造了南韩职场的“甲质”文化:
以财阀为核心的强势团体,会如合同中的“甲方”一般颐指气使,对作为弱势的“乙方”普通人进行职场霸凌。
譬如,大韩航空的长女可以因为对坚果的摆盘不满意,就要求机组人员朝她下跪;次女则可以因为工作人员回答不周,便直接朝其脸上泼水。
而“乙方”在更多的时候所能做的就只有忍受,正如一名韩国人所感叹的那样:
我们普通人一生下来都一直是“乙方”:在家里我们得遵循父母、在学校要听命学长姐,在职场得对主管唯唯诺诺,男人们服兵役还得唯命是从。这现象,我觉得韩国比任何国家都要严重。
这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压,让韩国的阶层愈发固化,让超过8成的首尔年轻人在2021年的调查里表示,“在我们的社会,努力早已得不到公平的补偿。”
而当意识到自己的结局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,并且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后,韩国年轻人选择停滞,选择狂欢,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,选择不再相信未来,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
也正因如此,不仅是《思想验证区域》,最近韩国的综艺有不少,都喜欢拿阶级这个话题来做文章——或是让参赛者来自不同的阶级,或是给参赛者设定不同的阶级。
毕竟,至少在屏幕上,我们还能看到贫与富的对话,还能见证一些下层逆袭的理想化叙事。
而在屏幕外,韩国今天的年轻人们,则还是一如2015年《鸦雀》这首歌所自嘲的那样:
不要再唠叨不休叫我努力
啊都蜷缩起来,我的双手双脚
啊努力努力,努力努力
啊真不长进
发表回复